保障重点药品供应 建立常用药保供稳价长效机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介绍说,今年4月以来,国家卫健委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进行建立健全基本药物、急(抢)救药、短缺药和原料药等常用药保供稳价长效机制相关工作。
在组织做好重点药品供应保障具体工作方面,曾益新回应,积极推动有关方面于7月10日恢复氯法齐明的生产和投放市场;积极协调国内企业扩大阿糖胞苷产能,应对国外停产造成的短缺;指导地方解决硝酸甘油生产难题;制定第三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和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清单。
在推动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等政策落实方面,据介绍,目前,24个省份明确了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明显提升。推动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医保谈判抗癌药。去年医保局组织17种抗癌药谈判,其中9种药品是2018年全年采购量的5倍以上,伊布替尼是2018年全年采购量的18倍。
同时,查处原料药垄断违法违规行为,对4种原料药立案调查。简化原料药上市流程。
曾益新指出,目前,随着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我国药品短缺矛盾有所缓解,大范围、长期性短缺情况较少,主要为暂时性、局部性短缺,今年各地建议国家应对处置的品种10余种,每个品种限定在个别省份,不具备普遍性。
针对常用药供应保障,国家卫健委将进一步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政策措施;
二是完善药品短缺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实施药品停产报告制度,推动医疗机构设置急(抢)救药等库存警戒线,建立健全短缺药品常态储备机制;
三是抓紧制定规范医疗机构用药管理文件,强化医疗机构用药管理。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用药模式,提高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
四是完善药品采购政策。对国家和省级短缺药品清单中的品种允许企业合理定价、直接挂网采购。对替代性差、市场供应不稳定的短缺药品,采取集中采购等方式保供。研究加大急需药品进口政策措施;
五是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原料药垄断、操控市场等违法违规问题;
六是统筹做好组织实施、宣传引导等工作。
“国务院建立短缺药保供机制,实际就是从生产、流通、使用,以及市场监管等多方面综合施策,既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又要防止市场失灵,努力保障供应和价格稳定。”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在会上表示。
江西龙腾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
187201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