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目标不同。以前地方上为了经济发展,鼓励农民朋友们自主创业,发展养殖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大力推进,各地又开始严抓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
以江西省天峨县为例,当地一个水库在2016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中被指出水质下降,经整改达标后,又于2018年4月被发现水质反弹。在这次的排查整改中,有一百多万平方米的渔业养殖网箱被清理。当地市委书记何辛幸在工作中强调,既要脱贫摘帽,也要保护环境。
如何才能在发展水产养殖的同时,做到保护环境、避免水污染呢?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于今年年初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了“绿色养殖”的概念。养殖业主和农民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了,如果不加快脚步跟上节奏的话,就有可能会面临关停的风险。
水产养殖不能“抢地盘”,要考虑布局和养殖方式的科学性水产养殖本身并不一定会造成水污染,但是过量的水产养殖和饵料投放会给容量有限的水域造成相当大的压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意见》提出,要稳定水产健康养殖面积,合理确定养殖容量,科学调减公共自然水域投饵养殖。
同时,对于水产养殖的形式也要更科学、更绿色。养殖用药要规范减量;养殖设施和装备要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养殖散户也要逐步引导向现代水产规模化养殖业的方向。
从鼓励大家都“下水”养殖,到鼓励大家在保障水资源尽可能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发展科学、绿色养殖,减的是量,提的是质,这对水资源保护无疑大有好处。
但是对普通养殖户来说,一方面他们可能并不懂得足够先进的科学养殖技术,另一方面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要改善这种“青黄不接”的状况,不但需要养殖户自己投入时间精力去学习提高,地方政府也要加大相关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能出问题就直接一刀切式地“关停”作罢。
加强政策支持,从技术和资金等多方面扶持对部分地方来说,水产养殖的发展是重要的扶贫脱贫手段。现在突然要求这些刚刚走上脱贫路的中小养殖户一夜之间转变成规模可观的养殖大户,显然并不现实。因此,《意见》提出,要加强对水产养殖的政策支持。
一方面要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水产养殖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还能享受水产养殖装备“农机购置补贴”;另一方面要强化科技支撑和配套政策,在基层推广水产技术,培训新型职业渔民,在用水用电和海域使用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也就是说,对于不够规范、尚且不满足绿色养殖要求的中小养殖户,地方政府不能一关了之。要合理引导大家抱团生产,发展科学化、规模化养殖。不能只要求养殖户加大投入、提高自身生产经营素质,地方政府也要合理加大资金、政策、技术扶持,引导养殖户发展绿色、科学养殖。
落实保障政策,完善水产养殖许可制度,关停不能没补偿很多养殖户最开始投入水产养殖行业的时候,门槛很低,有没有证、需要哪些证,大家都不清楚,起步的规模小,生产经营也不够规范。地方政府对于这一行业的准入许可制度也并不完善。想养殖就养殖、说关停就关停,这样的情况可以说“事出有因”。
《意见》提出,地方政府要严格执行涉鱼法律法规,稳定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滩涂承包经营关系,依法确定承包期,完善水产养殖许可制度,依法核发养殖证。一方面可以规范水产养殖管理,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保障养殖者的权益不受其他人伤害。
更重要的是,政策的完善和变动,以及依法划定禁养区等,不能成为无补偿叫停水产养殖的理由。《意见》特别指出,对因公共利益需要退出的水产养殖,依法给予补偿并妥善安置养殖渔民生产生活。
所以即使有农民朋友因为环保禁养等原因,不得不退出水产养殖,地方政府也应当依法给咱们合理的关停补偿,并对咱们进行妥善安置。
保护水资源是关乎全人类的大事,积极配合环境保护保护工作,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义务。但是发展地方经济,也是帮助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的重要工作。
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生摩擦时,所有人都不能“偷懒”。养殖户作为第一线的生产者,一定要愿意学习,愿意配合转型升级工作;地方政府也要咬紧牙关,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投入,为基层老百姓科学、绿色、可持续生产保驾护航。即使因为必要的原因,不得不叫停部分养殖户的水产养殖活动,也要依法对这部分养殖户做好补偿和安置。
如果有养殖户朋友遇到了不合理的“一刀切”式关停,又或者不得不退出水产养殖时,没有得到妥善的补偿和安置的,一定要及时咨询专业律师,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自己的权利,为以后的美好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您还有征地拆迁方面的疑问,可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京尚拆迁律师,发私信咨询。也可以直接点击文章末尾下方的蓝字 了解更多,获取律师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