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5种模式养殖试验与前景探讨
稻渔综合种养是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作或轮作系统,通过规模开发、产业经营、标准生产、品牌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新增、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用量显著减少,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进一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大面积生产上的应用,2018年初,姜堰区农委组织相关技术站所,在沈高镇河横村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专题试验,笔者作为技术小组成员参与其中,现将试验示范情况进行小结和探讨,就不同模式推广应用前景提出个人意见,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试验目的
按照2017年9月3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一部分:通则】总体要求,沟坑占比不超过 10%,水稻亩产量不低于500千克,农药、化肥用量减少30%以上,单位效益提高50%以上,无抗菌类和杀虫类渔用药物使用,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本区域的稻田高效种养模式,组装集成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二、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选择在沈高镇河横村汉土农场稻麦高产基地,该基地为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姜堰推广示范基地,总面积 1130 亩,其中300亩用于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基地稻田水源充足、水质好、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水源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
2.试验模式与规模
从全国成功模式中,筛选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5种模式开展试验,试验面积80亩,具体见表1。另220亩作为常规水稻种植生产。
表1 试验模式与规模
3.技术要点
(1)田间工程
①开沟。距田埂内侧 0.5~1 米处开挖,稻虾、稻鳅和稻鳖模式四周开沟,沟深1.5米,沟面宽4米,坡比1∶1;稻鲤沟深0.8米,由原有田沟改造;稻鲇借助两边降渍沟。田埂加高到 0.5~1米,埂面宽0.5米左右;加固时每层土夯实,做到不裂、不漏、不垮,在满水时不崩塌,确保田埂的保水性能。
②网覆盖。稻鳅田在栽秧后、放苗前,上空用0.3厘米规格的尼绒网全部覆盖,防止大鸟啄食泥鳅幼苗。
③防逃。稻虾田四周用塑料板、稻鳖田用围网做好防逃设施。防逃塑料薄板在四周做成弧形,防止养殖水产品沿夹角爬出逃逸。
④进、排水设施。在稻田两端斜对角开挖进、排水口,以利进、排水流通畅。进、排水管由阀门控制,阀门边缘严密无漏洞,进、排水口用不锈钢、塑料网布等材料建成防逃拦栅,避免进、排水时养殖水产品逃逸。
⑤饵料台。稻鳖田在环沟中每隔10米左右设一个饵料台,宽0.5米、长2米,饵料台长边一端搁在环沟埂上,另一端没入水中10厘米左右。饵料投在露出水面的饵料台上。
(2)苗种放养。7月17日集中放养,具体放养情况见表2。
表2 苗种放养情况
(3)饲养管理
①水质管理。根据不同品种养殖标准要求,适时调节水质和水位,稻虾田在四周环沟种植了水葫芦,以改善水质和栖息环境。
②饵料投喂。除了摄食田沟中天然饵料外,主要靠人工投喂配合饲料等。具体的投喂量根据天气、水质以及水产品的吃食和生长情况灵活掌控。
③病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通过实行严格的清塘药塘、放养优质苗种、苗种消毒、合理投喂、科学调水等措施,预防病害的发生;一旦发病,正确诊断病因,及时对症治疗,将病害消灭在诱发状态,严格控制病害的蔓延。在整个试验养殖过程中未发生重大病害。
4.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1)水稻品种。稻龙虾模式选用优质食味中熟中粳品种南粳 2728,保证水稻在 10 月中旬前收获、提水逼虾出洞;其他模式选用优质食味迟熟中粳南粳9108,为姜堰区大面积种植品种。
(2)栽插尺寸。稻虾模式采用钵苗机插,株行距12.4厘米×28(33、23)厘米,其余模式为毯苗机插,株行距11.0厘米×30厘米。
(3)肥料运筹。总用氮13.6千克,前后比66∶34,基肥亩施有机肥 150 千克+复合肥 20 千克,分蘖肥 2 次、尿素 7.5 千克,促花肥 45%复合肥15千克+尿素5千克。
(4)病虫草防治
①杂草。不化学除草,成熟期人工拔除。
②物理防治。沟堤边和面上栽插芝麻、玉米、向日葵和显花植物;田四周安插性诱器;每30亩安装1台太阳能杀虫灯。
③生物防治。7月26日、8月10日、8月25日3 次释放生物导弹;生物药剂防治。8 月 20 日、8月28日用药两次,亩用24%井冈霉素(菌刀)水剂40 毫升加短稳杆菌 100 毫升,加进口春雷霉素100毫升。
④健身栽培。培育壮苗,按照前期早发、中期早控、后期稳长的原则,调控群体生长量,减少病虫发生基数。
三、结果
不同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见表3。水稻价格结合市场价格和上年稻田种养销售折算价格,每千克按 10 元计算。水产品亩成本包括田间工程、配套设施、饲料、人工管理费用和种苗投入,小龙虾2019年3-5月上市,为预估数据。
表3 不同模式综合效益
四、小结与讨论
1.完成了制定的目标
水稻产量基本实现亩产500千克以上,肥料亩用量节省 6.4 千克,节肥 32%,化学农药用量为0,减少用药3次,各模式种养亩效益远超过50%,水稻、渔产品效益实现双赢。见表4。
表4 不同模式水稻和共生品效益比重
2.各种模式种养亩效益与常规种植水稻亩效益(1016.7元)比较
稻虾亩效益 6686.3 元,是水稻常规生产的6.58倍;稻鲤亩效益2735.9元,是水稻常规生产的2.89倍;稻鲇亩效益5062.9元,是水稻常规生产的4.98倍;稻鳅亩效益3982.1元,是水稻常规生产的3.92倍;稻鳖亩效益7616.5元,是水稻常规生产的7.49倍。
3.存在问题
田间工程开挖晚,各种模式幼苗放养时间较晚,错过最佳放苗时间,增加了苗种成本,在下一年继续示范中调整到位;不同气候对水稻、渔产品生产技术影响大,稻田综合种养环境下的水稻、渔产品生产技术有待再验证和完善;种养效益与水稻、渔产品销售价格相关,本次结果仅代表本试验结果。
五、应用前景
1.应用前景分析
(1)稻虾共生模式。效益是常规水稻生产效益的6.58倍。目前市场小龙虾供不应求且价高,农业农村部相关部门调查表明,还有1000万亩的发展空间,稻虾宜为大面积主推模式。
(2)稻鳖共生模式。效益是常规水稻生产效益的7.49倍。但投入高,姜堰区另有两名大户,鳖的销路不畅通,价格不稳,效益波动大,不宜大面积推广,可以培育典型种养户。
(3)稻鳅共生模式。效益是常规水稻生产效益的3.92倍,投入高,效益受市场影响大,本地泥鳅品种善钻洞,不宜放养,当前品种“台湾红”食味性不及本地品种,好处是本区有幼苗饲养基地,虽然不宜大面积推广,但可培育典型示范基地。
(4)稻锂共生模式。效益是常规水稻生产效益的2.89倍,效益不高,锦鲤市场销路小,主要用于观赏,可作为发展农村旅游景点模式。
(5)稻鲇共生模式。效益是常规水稻生产效益的 4.98 倍。汉土农场主实施 5 年时间,亩效益4000元左右,但因本地销路影响,虽投入较少,田间工程量要求低,规模一直没有扩大,销路不畅,限制了规模发展,在解决销路渠道后可大面积推广。
2.几点建议
通过汉土农场5种稻渔养殖模式的试验示范,以及邻近地区的稻渔种养发展情况,稻渔综合种养适合里下河地区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不过,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过程中应注重5个方面:一是田间工程建设要规范;二是养殖模式要合理,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三是种养技术要科学,不能盲目发展;四是品牌推进要注重,以利于更好地提高综合种养效益;五是种养规模要适宜,从小规模示范做起,不要贪大,解决技术和销路后,再稳步发展。